盛京福地,闲亭雅趣
 
 
风林火山~月冴ゆ夜~  - 千住明,上妻宏光

#晚安曲#

乐曲:「風林火山」~月冴ゆ夜~ <三味线协奏曲>

//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

——《孙子兵法》

《风林火山》是一部由日本NHK所制作的电视连续剧,由井上靖著于1950年代的同名小说改编(2007年也是井上靖百岁冥诞),描述16世纪上半参与今川义元家族斗争,却仕官被拒的山本勘助,如何改投靠武田信玄,最后在1561年川中岛会战中提出啄木鸟战法,反被上杉谦信识破,最后冲入敌阵战死的故事,展现了一段关于权力、梦想、爱恨与战乱错综纠葛的历史片段。其中风林火山是武田信玄军队的旗帜及作战思想。

作曲家:千住明

出身于艺术世家的千住明,充满了艺术细胞,在东京艺术大学就读时期便多方涉猎音乐活动,1990东京艺术大学研究所(专攻作曲)第一名毕业,而他的毕业作品「EDEN」被东京艺术大学所购买,为该校创校以来第八个被学校买下作品的学生,永久收藏于东京艺术大学的资料馆中。他从流行乐到纯音乐,范围相当地广泛,更以作曲家、编曲家、音乐制作人身份活跃于东京及欧洲,1988年曾出版两张个人专辑,亦曾和不少世界知名的指挥家合作过。

早在进学期间,千住明就以作曲家、编曲家、音乐制作人的多样身份在流行乐、电视、电影、CM界开拓他的音乐版图。其交响乐作品曾由斯洛伐克、克拉科夫广播、华沙、捷克、莫斯科国际、罗马歌剧院、日本NHK等国际知名交响乐团演奏录音,亦与指挥大师如Maestro Vaclav Neumann、夏尔.杜托尔合作。他三次获得日本电影金像奖优秀音乐奖,两次获得日剧学院赏优秀配乐奖,一次赢得TOYP奖。纽约时报赞赏他为电影《乱步》所作的配乐时说:“千住明的交响乐洗涤穿过电影《乱步》,音乐那种兴奋、浪漫的急促感让人想起Bernard Herrmann(注:美国音乐家,为希区柯克的悬念电影配乐而闻名)的作品《晕眩》。”洛杉矶时报评论电影时也描述道:“电影所有部分都是精彩的,包括千住明悲哀的华尔兹主题展示的激情充沛的音乐。”

千住明的作品以交响乐居多,这与他学院派出身不无关系,严格的专业学习和训练给了他驾驭此经典音乐种类的资本和自信。虽然看起来他的音乐获得西方舆论的肯定,但那不意味着他是向好莱坞电影大片的配乐模式靠拢的讨巧风格。在笔者个人的印象当中,千住明的音乐既有着法国宫廷音乐的细腻典雅,又带着日本乡土气息,或许还能嗅到某种日本文学中描绘的少年时期的朦胧情怀。

千住明多年来在日剧配乐上硕果甚多,随着多次合作的编剧野岛伸司的作品日渐受人关注,他亦被摆在其御用音乐人的地位。野岛的剧本多以社会边缘人的题材带出一列冲击性的视角,有时候是吊诡的异想,有时揭示真情深意,有时候来段道理说教。日剧篇幅长于电影,但配乐的长短却要求与电影一般,因此日剧音乐无法象电影配乐那样做到配合有限时间内的紧凑结构合浓缩情节,一一对应匹配场景。千住明的日剧音乐,经常是使用钢琴、长笛、小提琴、排箫、口琴等这些各类乐器中的代表作独奏、重奏。即使配器简单,乐曲织体也不复杂,千住明自能发挥他编曲技巧,使之呈现多样化的同时让旋律如流行歌曲一般易识易记。

演奏:上妻宏光

6岁起开始学习津轻三味线,15岁便在"日本津轻三味线比赛"中获得冠军,是该比赛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冠军。此后,他又在"津轻三味线全国大赛" 上连续赢得两届冠军(1995年和1996年),在日本传统音乐界受到了很高的评价。 他还积极探索日本传统乐器津轻三味线的新的演奏方式,如用三味线演奏其他的音乐风格等,并参加了各种比赛,很受瞩目。上妻宏光还曾多次与外国的知名音乐艺术家合作演出过,这种将日本传统乐器与西洋音乐融合的独特手法获得了极高的好评。上妻宏光也将继续致力于三味线的创新与发扬。

乐器:三味线(日语:三味缐(しゃみせん),shamisen)

日本的一种弦乐器。一般认为起源于中国的三弦,大约成形于15世纪左右。中国的传统乐器三弦经过琉球王国(现在的冲绳),产生了早期的冲绳“三线”,之后传到日本本土,逐渐成形。而早期的冲绳三线又受本土三味线的影响被改良成现在的冲绳三线。

日本的三味线作为伴奏音乐实现了两个体系的发展。一个是最初把三味线弄到手的琵琶法师们长年表演的说唱故事。净琉璃系的所谓的义太夫节、一中、河东、宫薗、常磐津、清元、新闪流派(以上的流派都在说唱中加入段落),以及说经节、浪曲合并形成的巨大的潮流。另外一个是歌谣,或者说是和歌也极为繁荣,所谓的土歌、长谣、荻江节、端谣、歌呎(?)、小呗流派也纷纷产生。

基本分为“天神”(缠弦的部分),“琴杆”和“琴身”三部分。

琴杆:采用木材。高级的用印度产的红木、紫檀,廉价有南亚、东南亚产的“花梨”等木材。为了便于携带,一般都是由三截拼接而成的,分别称为“上杆”“中杆”“下杆”。与此相对,不能分成三截的琴杆称“长杆”。由于琴杆是光滑的,不像吉他等其他弦乐器有把位标记,因此在入门时培养左手对把位(称为“勘所”)的感觉很重要。

琴身:四方形,正反面蒙上猫皮或狗皮。传统制法使用一整张猫皮,因此在三味线表面可以看见左右对称的黑点,这实际上是猫腹部的乳头的痕迹。由于猫皮高价难求,故也使用狗的背部的皮制作,但是狗皮三味线表面的黑点是故意画上去的,成为一种装饰。

一般采用丝弦,也有用尼龙材料的。数量为三根,从细到粗依次称为“第一弦”“第二弦”“第三弦”。

演奏时需要拨子。拨子成银杏叶形,低级的塑料制成,高级的采用象牙。具体的大小形状根据流派,音乐和演奏者的习惯不尽相同。

姿势:基本姿势是将琴身靠在右大腿上,左手根据按弦,右手用拨子拨击发声。传统上,演奏者一般“正座”,即臀部坐在后脚跟上的跪坐姿势。现在也经常直接坐在普通椅子上。

技巧:基本技巧,左手有按弦,拨弦,柔弦;右手有拨,钩,反拨等。比如津轻三味线的演奏中,右手拨弦的力度很大,甚至有人戏称“津轻三味线不是弦乐器,而是打击乐。”

日本民族传统乐曲中,有很多流派的作品保留至今,并发展成各种形式。也有很多新民乐主义者(如吉田兄弟,上妻宏光)创作出很多现代曲目。作为日本的传统乐器,三味线有着很高的地位,亦有着很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


评论

热度(5)

©Copyright 苦乐斋|Powered by LOFTER